在梧桐河抗联纪念馆第三展厅里,陈列着一台马神(缝纫机,俄文直译),这台手摇式“功勋缝纫机”、国家二级文物可谓镇馆之宝,是16岁入伍参战、在异国十余年的抗联老兵申连玉,以缝纫机为伴扛了整整八年,其间冻伤身体、磨掉皮肉也舍不得扔掉这件宝贝。与“马神”日夜相伴76年,作为东北抗联那段特殊历史的见证,已经成为申连玉生命中的挚爱,2012年9月8日,申连玉的女儿张淑清毅然将这件无价之宝捐给梧桐河抗联纪念馆。
1931年“9·18”事变后,东北三省全面沦陷,1936年,16岁的申连玉加入了中国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,工作在被服厂,自那时起这台缝纫机就成了她的“专用武器”。那个时候,正是抗联最艰辛的岁月,经常要转移阵地。战士们扛着枪,申连玉就扛着缝纫机,十分艰难地辗转在零下四十多摄氏度的山里,申连玉的后脚跟被冻坏了,皮肉被冻掉了一大块。即使这样,她还是一直坚持扛着那台28斤重的缝纫机, “不敢扔啊,扔了战士们穿什么?”
1939年,怀有身孕的申连玉与战士们饥寒交迫,作为班长,她因试吃野蘑菇而中毒,由于国内治疗条件有限,她被迫到苏联进行治疗,由于中毒身体严重虚弱的申连玉,这时也没舍下这台缝纫机。个头只有1.5米的她,硬是把缝纫机顶在头上,在萝北口岸趟过波涛滚滚的黑龙江去了苏联。
1955年,经周恩来总理批示,申连玉一家终于回到祖国。当时组织给黑龙江民政局下了调令,解决她的工作问题。申连玉却将调令藏在了箱底。“我自己身体不好,不给组织添麻烦。”那台见证抗联历史的缝纫机也被带回国捐给了梧桐河抗联纪念馆,她只留下了一张照片,“都是国家的,我不留。”
2017年1月31日下午5点,97岁的申连玉在……安然离世,和她的战友在天上重聚了,然而,那台“马神”承载着申连玉的无限寄托静静地安放在抗联纪念馆里,成为永不磨灭的精神符号----抗联精神永存!
俄讯
热点
旅游
信箱Mail :dmhlj@sohu.com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:dmhlj@sohu.com
最美龙江微信号
最美龙江微信号